被美國名校錄取的祕訣
申请美国名校 请电 909-202-3839

被美國名校錄取的祕訣

許多學生在申請美國本科或研究生,或頂級高中的時候,都會很糾結分數夠了沒有?課外活動是否很多?又或者面試的時候有沒有穿西裝等等。我還清楚地記得我第一次帶一家人去The Master School(私立高中)面試的經歷。那個學生是當地的文科狀元,非常優秀,我也認為肯定是妥妥錄取,結果沒想到在家長面試環節失利了。後來我又帶了一個學生,各方面都很平平,但是卻被UCSD錄取了。

去年2019年的申請季,我接到了一個Appeal(申訴)的案例,SAT1520、GPA4.8、10門AP,各種獎項;實習、義工,滿滿當當寫了3頁。就這樣大家都覺得肯定藤校啊,結果前30一個沒錄,不是拒就是Waitlist(後補),唯一錄取的是UCSB。孩子大哭了一週以後,她的媽媽找到我,希望我能做點什麼。

在我評估完整個申請材料的時候,給出了我的結論:「太優秀了,但是卻不怎麼棒。」能理解我這段話的同學,你們就基本上離名校不遠了!這位家長一直都覺得是因為GPA低了,應該5.0就好了,所以一直希望申訴材料能圍繞GPA做解釋,但我卻沒有這樣做。因為根本原因不在GPA,而是她優秀的表現裡缺乏了個性和潛力(劃重點)。我們整個團隊在評估分析了所有申請內容後發現,她的文書是最薄弱的,雖然提及的話題非常好,但是她沒能表達觀點,也沒有任何可參考的價值。

於是今年2019-2020年的申請季,我大膽地換了個申請策略。把一部分申請者SAT/ACT改成Test Optional,又通過提升他們的文書和整體背景嘗試低分高錄。結果證明了我的邏輯是正確的。名校在乎的是你是誰,你能為社會創造多少價值,你的潛力在哪裡(重點哦!)。在今年的申請中SAT/ACT普遍都偏低,平均SAT在1000-1250之間,ACT在27-29之間,GPA3.0-3.5(UW)之間。正常邏輯這些真得不算優,能錄取個排名100左右都已經非常好了。結果卻是創造了奇跡!

案例1: SAT1000分,GPA3.8,4門AP,無托福,3個獎項,課外活動,採用TEST Optional的方式,並通過強大的家庭和專業背景,進了全美專業排名第8名,綜合院校排名80的大學。

案例2: SAT1050,GPA3.0,8門AP,無托福,1個科研課題,2個科技獎,課外活動和興趣愛好,靠著強大的專業相關興趣和科研課題,個人獨特性格及家庭背景(逆境加分),錄取了相關專業全美排名前10, 綜合排名50的大學。

案例3: SAT1100,GPA3.4,5門AP,無托福,許多義工,但沒其它興趣愛好或獎項,靠著申請專業異性偏少的比例,以及特殊家庭背景,錄取了綜合排名70的大學。

案例4: SAT1260,GPA3.8,托福86,2門AP,混搭課外活動(有課題報告、演講、書法等),憑借文書和綜合條件,錄取了綜合排名33的大學。

不難看出這些都不是傳統意義上的「高分」學生,但是他們的經歷和背景,給他們加了非常多的分數,這就說明真正的名校不是只看分數來錄取學生。名校更注重:

1. 學生的個性化和性格培養;
2. 是否具備發展潛力和競爭優勢;
3. 是否具備宏觀的社會價值以及世界觀;
4. 綜合實力(硬性/軟性/特殊性)。

我一般都跟學生說,不要以學校的錄取標準為申請標準。其實應該是把自己的條件展示出來,再看哪些學校的錄取標準符合你所展示的自己。這樣你的選擇就會多很多,並且你可以很容易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校。現在的名校錄取基本上在「去標準化」,比如UC系統就從2021年申請開始實施TEST OPTIONAL(可選擇考試成績)的方式,去審核申請人的資料。如果你還在一味地刷題,求高分,而忽略了上述4點,那麼終究你會失利。即便你被名校錄取了,結果也是你只是畢業了,但你還是會缺少競爭優勢,無法順應社會的變化和激發潛力。反過來想就會好很多,因為你本來就很棒!

如果您想了解詳情,請致電聯繫: 909-202-3839

Wechat: BusinessFellowship
LineID: stanfordleadership
Email: [email protected]

此文由商家提供,出於知乎Annie亞美教育。◇